一、山东大学简介
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、学科齐全、实力雄厚、特色鲜明,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,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。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升,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。现有全国(国家)重点实验室7个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,其他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。拥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4家直属附属医院。目前有20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%,7个学科进入ESI前1‰,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。学校规模宏大,形成了一校三地(济南、威海、青岛)的办学格局。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源头之一的“东齐鲁”,为教职工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;国内排名顶尖的附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,为教职工子女提供国内最优质的基础教育。
山东大学始终把人才强校战略放在首位,聚焦营造人才成长、发展的最优生态,以学科发展需要为根本,以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为前提,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共识在全校进一步强化,尊重人才、爱护人才、服务人才、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基本形成。
二、公共卫生学院简介
公共卫生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,其中教授41人、副教授34人,包含国家级重点人才1人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,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5人,山东省“泰山学者”青年专家6人。
学院拥有完善的本-硕-博人才培养体系。本科专业为五年制预防医学,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本科“一流专业”建设点,2022年新开设的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本科专业,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为A+,始终位列全国第一。2022年学院进入首批18所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名单。
学院设有流行病学系、生物统计学系、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、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、卫生毒理学系等11个学系,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中心、卫生分析测试中心等2个中心。学院拥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育部重点学科,有国家卫健委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等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。2020年学院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名单,2022年学院进入首批18所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名单。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/重点研究项目和WHO、NIH等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,在BMJ、Lancet Glob Health等杂志发表了一批高水平文章,在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、医学数据学/健康大数据、环境与健康、食品营养与健康、慢病防控、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等方向已形成优势明显的学科集群。
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特色建设以发挥健康大数据技术优势,创建数字公共卫生交叉平台,建成辐射黄河流域、覆盖全国的国家级数字公共卫生协作联盟;以发挥卫生政策与管理学术优势,建成公共卫生国家新型智库;以深化落实“双师型”和“旋转门”制度为契机,加快战略性复合型智库人才团队形成。
三、支持待遇
1.高起点的工作岗位:聘任为事业编制长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,通过绿色通道聘任为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(第一层次)。
2.高竞争力的薪酬待遇:除学校基础年薪外,各学院还会根据业绩叠加发放额外薪酬(可联系相关学院进行了解),另有代表性成果奖励,综合收入上不封顶;享受省市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。
3.充足的科研经费:在国家提供经费基础上进行等额配套,全力保障不同学科科研实际需求。
4.有力的团队建设支持:首聘期前3年,每年由学校单列保障1个博士研究生指标;学校根据团队建设需要提供足额博士后指标,其中首聘期内可提供不少于1个重点资助类博士后指标。
5.优良的工作和生活条件:国家、地方、学校支持可叠加,享有丰厚安家及住房补贴。根据学校统一安排,可享受优惠价格购买龙山校区/青岛校区二期住房一套;济南各校区获资助人选首聘期内可免费入住人才公寓,青岛、威海校区可优惠租住。另外符合条件者可额外享受属地人才补贴等。
6.全方位的支持条件:学校充分考虑学科差异,建立薪酬增长机制,不断提高人才待遇的竞争力;山东大学齐鲁医院、第二医院等多家附属医院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;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为人才子女提供国内领先的基础教育;协助解决配偶工作;符合条件的人才同时可依托山东大学申报省、市顶尖人才(团队)创新创业一事一议项目,申领山东惠才卡,可享受出入境和居留、医疗保健、社会服务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。
四、申报条件
1.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,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,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;
2.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(含)以后;
3.具有博士学位;
4.研究方向:流行病学、卫生统计学、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、老年医学、环境科学、计算机科学、数学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、昆虫学、生态学、生物信息学、卫生经济与政策、卫生检验与检疫(微生物检验方向)、卫生检验学(微生物检验方向)、病原生物学、卫生毒理学、新污染物的健康效应评价与防控、妇幼保健学、儿少卫生学、预防医学、生物统计/数理统计专业、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;
5.在2024年4月15日前,一般应在海外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,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;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,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;
6.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,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;
7.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(来华)工作,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(来华)工作。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,全职回国(来华)工作不少于3年。
(以上申报条件参考《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青年科学基金项目》,最终以2025年指南为准)
五、联系方式
联系人:崔老师;王老师
联系电话:+86-531-88382693;+86-531-88383871
电子信箱:cuitingting@sdu.edu.cn;qingwang@sdu.edu.cn